宁明: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

发布时间:2023-01-30   来源:左江日报
宁明讯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。近年来,宁明县牢固树立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围绕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,创新人才工作机制,优化人才政策环境,念好“引、育、留”“三字诀”,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。
念好“引”字诀,强化人才队伍招引。该县精准引进人才,面向“双一流”高校毕业生开辟事业单位人才引进“绿色通道”,通过免笔试招聘方式为自然资源、林业、农业、文旅等部门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优秀人才60人;制定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实施方案,为县疾控中心及各乡镇疾控分中心、15家乡镇(农场)卫生院聘用医护人员52人,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才;通过到高校参加“双选会”、开展线上招聘等方式招聘教师493人;安排公费师范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31人,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34人、壮汉双语小学全科教师4人,优化教师队伍结构。该县面向驻崇院校启动三期“留人计划”,为驻崇院校毕业生提供“留人计划”专项就业岗位261个,开展线上线下招聘10场次,吸引驻崇院校毕业生签约就业353人,吸引驻崇院校在校生签约实习实训351人。该县搭建发展平台,多形式向在外宁明籍学子宣传实习、就业、创业政策,组织187名返乡大学生利用暑期到县、乡政府机关单位和村(社区)开展社会实践,举行乡村振兴直播会、乡村振兴创业创新线上交流会,搭建起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桥梁,促进在外学子返乡实习或就业创业。
念好“育”字诀,强化人才队伍培育。该县建设“双培双促”实训基地,培育“乡土专家”。按照“地域相邻、产业相近、以强带弱”的原则,在辐射带动能力强、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城中镇珠连村、北江乡北江社区、寨安乡那练村等12个村(社区)、搬迁安置点建设乡村振兴人才“双培双促”实训基地,将全县13个乡镇人才划分为农村生产经营、农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公共服务、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五方面人才,再将“五方面人才”培训对象细分为农村合作社带头人、乡村企业家、建筑工匠等30多个小类人才进行技术培训。2022年,全县“双培双促”实训基地先后举办培训班203期,培训学员11413人次,打通基层农村技能培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扩大农村技能培训的覆盖面。该县开展粤桂协作人才交流合作,在选派教育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,增派了经济管理、文化旅游、农业科技、综治维稳、乡村规划等五类人才共45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交流学习工作,新会区派出46名人才到宁明县挂职交流。该县通过交流协作、优势互补,提升了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,推动了医疗、教育、经济管理、文化旅游、农业科技、乡村规划事业发展。该县制定《宁明县乡村振兴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方案》,不唯学历和职称职业资格,从农业生产经营人才、农村产业发展人才、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和农村科技人才等4个领域选拔出12名优秀人才,打造2个乡村振兴人才致富实训基地。该县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“三农”工作,选聘34名科技特派员,围绕坚果种植技术等内容,组织脱贫户、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主等开展科技培训班16期,培训学员553人次。
念好“留”字诀,强化人才队伍关爱。该县在县级建立“人才服务中心”,在乡镇建立“人才工作站”,在村级建立“人才之家”,做好人才联系和服务人才工作,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加大人才引进、盘活、培养和使用力度,着力开发人才资源,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。目前,全县共录入人才服务平台人才库的种养能手、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共53人。该县做好人才“扎根”服务工作,将教育、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人员及引进人才列为保障性住房购买对象,通过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的省级重点师范类院校师范生或“双一流”院校本科毕业生给予安家费补贴;在人才子女入学、就医、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,全面落实人才带薪休假、工会疗养、节日慰问等制度。